工业区块链 “小步快跑”via.元宇宙

有着“中国锻造之乡”之称的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集合着10万铸造大军,是生产特斯拉门铰链、奔驰减震器部件的地方。近年来,“嘉禾锻造”这块“金字招牌”饱受企业管理粗放、装备工艺落后等困扰,降本增效推进不易。今年5月,工业区块链热潮席卷当地铸锻造企业。嘉禾锻造通过“上链”,数据流通透明可视、管理模式优化,不到半年生产效率提升10%。

和嘉禾县当地铸锻造企业类似,国内不少智能化、自动化水平较高的工业细分领域企业,也逐步开展“上链”的场景探索。不过,我国工业企业的区块链应用仍处于探索期,被业内专家形象地比喻为“移动通信的2G时代”,待基础设施、标准体系、用户认知度渐次具备之后,工业区块链的“星星之火”方可燎原。

工业企业纷纷“上链”

工业领域沉淀了大量数据,无论是工业行业原始运营数据,还是运维管理数据。如何激活和挖掘其价值,是行业面临的一大难题,也为区块链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工业企业内部,究竟哪些工业场景、工业数据需要上链?记者在以“工程”为主业的智能制造企业——三一集团身上找到了答案。

此前三一集团以白色铜版纸搭载物料标签作为产品标识,由于产品配件品类多、数量大、范围广,配件销售过程中时常遇到假货冲击,再加上配件流通过程不可视,数据很难被追溯。三一集团与树根格致联手打造“工业品配件防伪溯源系统”后,配件流通数据可实时上链,配件从“工厂-客户”流通过程全链路100%可视,客户假冒伪劣配件率降至1%以内,促进配件销售增长5%,实现了配件真正意义上的防伪。

“将工业数据上链的意义不仅在于打通企业内部的产品溯源、设备管理、可信访问,更大的价值在于畅通供应链上下游的数据共享与流程共享渠道,解决供应链信息不对称产生的‘牛鞭效应’。由于供应链长、节点多,因此产业龙头和标杆企业推动工业数据上链的意义更大。”深耕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的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BIP产品管理部产品总监张桂平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

作为我国船舶工业领域的国家队和主力军,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有接近万亿元体量,拥有我国最大的造修船基地。面对综合竞争力强的国外先进船企,中国船舶集团逐渐意识到传统的物流及供应链模式已无法满足不断提速的交付周期和智能定制化需求,开始从船舶供应链管理及协同设计和制造需求上探索“上链”之路。

今年以来,中国船舶集团通过商品身份标识,将全流程信息进行记录、传递、核验、分析,提升商品整体的流转效率;从生产构件的原材料、设计模型信息,到装配、出处、运输、安装全部信息上链,让船舶行业的船舶管系柔性制造产能提高了42.1%,管件平均生产周期降低了38.4%,典型产品成本减少了25.1%。

汽车工业供应链管理场景中也有着同样意义的探索。

今年5月,奇瑞商用车与蚂蚁链携手推出了“车链通”技术,通过在奇瑞商用车“车规级”芯片中嵌入深度优化的区块链模块,让每个设备产生的车辆、行车、电池等数据在加密后流转在区块链上。此举已经帮助无数司机小哥降低购车、用车门槛,还链接了金融、保险、二手车交易等后市场服务,激活了整个供应链的生态,并有望在今后推进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提升整体设备生态循环效率。

“从目前区块链在工业领域的典型落地情况来看,供应链管理是较为成熟的应用场景。”杭州趣链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李伟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指出。

一方面得益于国家政策驱动。今年6月,工信部和中央网信办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在产品溯源、数据流通、供应链管理等领域培育一批区块链知名产品。另一方面,工业区块链在现阶段能够较好地解决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痛点,如信息孤岛、数据安全、多方信任等问题。更能进一步优化当前供应链管理水平。当核心企业信用有效传递,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完成从主体信用授信扩展到业务数据授信这一革命性的产业升级,进而真正用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

工业区块链还处于探索阶段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工业互联网领域已涌现出海尔、阿里、航天云网、华为、树根互联、徐工、用友等十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平均工业设备连接数量达80万台、工业APP数量达到3500个、服务工业企业超过10万家。相比而言,工业区块链应用还没有爆品或者核心、有流量的产品出现。

行业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将现阶段“工业区块链普及度”比作移动通信的2G时代,那么目前区块链对于工业场景也仅是一项补充技术。制约工业区块链发展的或许并不是技术本身,而是技术的可用性、企业技术更新的承担能力、企业用户的接受意识。

树根互联高级副总裁、树根格致CEO王锦霞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工业数据有效集成与管理难度较大,采集数据的传感器多,数据也呈多态,可采集到的有限数据在真实的供应链协同应用方面有局限性。此外,由于我国工业企业的整体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很难建立统一的管理标准,有一定信息化基础的工业企业内部管理系统又相对割裂,在应用创新过程中存在“重复造轮子”的现象。

相较于AI、云计算、大数据等生产力技术,区块链这种生产关系型技术的价值收益周期十分漫长,不少信息化程度“原始”的工业企业需要针对区块链架构重新改造基础设施,这对于价值链本就冗长的工业企业来说无疑雪上加霜。

在张桂平看来,从产品溯源场景来看,过去部署区块链只是在单企业中实现可信链接,现在的可信链接已经延伸到产业级、社会级,但目前还缺乏产业级别的示范标杆。如何挖掘高价值的案例,让工业企业看到示范效应,可能还需要国家政策进一步推动和探索。

制约工业企业应用区块链还有一个关键原因,就是企业的传统认知问题。李伟告诉记者,区块链技术作为前沿技术,相较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而言,未能在工业行业里形成比较清晰的认知,“区块链能做什么”“为什么要用区块链”等问题仍困扰着许多传统企业,因此在市场教育上还需要更多投入。

“区块链+制造”将小步快跑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工业区块链亦如是。

“我们在与行业伙伴沟通中欣喜地发现,随着工业互联网迅速发展,越多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区块链技术的必要性和价值性。”李伟说,如何持续激发工业企业用上区块链、用好区块链,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需要不断提升工业企业的工厂数字化和管理数字化,同时推进工业区块链领域的标准研制。

近日,工信部、中央网信办等17个部门和单位组织开展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行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15个企事业单位入选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特色领域(“区块链+制造”)试点单位。

据了解,试点方案主要以机械工业装备资产共享区块链平台为基础,以供应链协同等为应用方向,融合区块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等技术,实现优化工业供应链管理,建立协作生产体系。

鲸平台智库专家、数字经济学家陈晓华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此次开展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行动,将促进形成区块链与业务应用相互牵引迭代的良好态势,推动完善区块链技术和工业制造应用标准体系的建设。

那么,标准到底该怎么建,节点到底要怎么部署?

王锦霞强调,产业联盟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方面的“抢跑”优势明显。针对区块链标准不统一等问题,联盟标准要先行先试,引导产业集群优化升级;针对区块链和共享经济的高度融合性,需建立区块链技术研发的公共服务平台,提升产品研发和产业化能级和水平。

“为了让中小工业企业更快、更高效地加入联盟链,轻量化的区块链服务节点,是面向边缘的部署方案核心。”张桂平指出,“每个上链的节点不一定需要一套完整的BaaS平台,轻量化的部署节点可能只具备数据接入功能,把网关和区块链主网络打通,把吞吐量提上来,这种‘小步快跑’的策略在初期部署和试点阶段将显得更为合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